首页> 奇闻异事>正文

他日水泛含龙日,认取香烟是后身,和珅绝命诗写了些什么?

2020/8/11 15:00:36 来源:互联网 编辑:匿名

前言

和珅,因为几部电视剧中王刚老师的精彩演绎,成了众多历史剧里受人瞩目的角色。作为“十全老人”乾隆皇帝的宠臣,和珅在乾隆去世15天后就被嘉庆皇帝赐死,时年四十九岁。

今天说的,是和珅死前留下的一首绝命诗,因为含义迷糊,引起不少人的狐疑。另外,关于和珅的绝命诗,有两个不同的版本。


一、他日水泛含龙日

纪连海先生在百家讲坛的《正说和珅》中的版本,流传较广。《百家讲坛》中提到的和珅绝命诗,是这个版本:

“五十年来梦幻真,今朝撒手谢红尘;他日水泛含龙日,认取香烟是后身。

有一次在电视上看到纪先生参加一个节目,我印象比较深,他说自己在诗词方面研究比较少 。

可见纪先生谦虚而诚实。这首诗中“他日”明显不妥,肯定是“他时”,否则就出律了。熟悉诗词的人,一定会注意这一点。

关于这首诗,纪先生是这样解释的:

我和珅活了50年,跟做梦似的,这回我可要死了,真要死了,诸位,不要为我的死难过,我还会转世回来的,但是我将来再出生一定能够做到以下这一点,所有的皇帝是我手中的玩物。诸位可认清楚了,将来谁是我的后代。看和珅,都临死了,还在惦记着报仇。

大意是,皇帝算什么,我和珅十八年后还是一条好汉,你们等着瞧吧。这也是这首诗最常见的解释。


二、慈禧太后是和珅转世?

好多人解释“水泛含龙日”时,都提到了一个诡异的传说。

和珅死后三十余年,黄河泛滥成灾,不久慈禧太后出生。有人联想到后来的慈禧太后时代,皇权被这个女人掌握,象征的“龙”的皇帝没有了实际权力。

这是和珅当年这首绝命诗的谶语。

和珅1799年被赐死,慈禧1835年生人,1852年入宫,1861年咸丰帝驾崩。两宫皇太后发动辛酉之变,诛杀肃顺等顾命八大臣,形成“二宫垂帘,亲王议政”的格局。

1873年两宫皇太后卷帘归政。但是两年后,短命的同治帝就驾崩了,继位的光绪皇帝一世都生活在慈禧的阴影中,甚至慈禧太后去世前,还安排光绪皇帝跟着自己一起“陪葬 ” 。

有人联系和珅的绝命诗,说慈禧就是和珅的转世之身,您信吗?


三、清朝人的版本 他时睢口安澜日

其实和珅的绝命诗还有一个版本,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的进士郭则澐(1882~1946年),在其《十朝诗乘》记录了和珅的故事:

赐尽后,于衣带间得绝句云:

“五十年前幻梦真,今朝撒手撇红尘。他时睢口安澜日,记取香烟是后身。”

刑部奏闻,上批曰:“小有才,未闻君子之大道也。”

书中说,和珅死后,有人在其衣带间找到了一首诗。这首诗的第三句有所不同:他时睢口安澜日。

这是什么意思呢?

睢口,在今天江苏的宿迁市,《方舆纪要》卷22记载邳州宿迁县:

(睢水)“自睢宁县流入境,俗谓之小河,至此合于黄河,谓之睢口,亦谓之睢清口,今亦曰小河口渡”。

还是那个故事,和珅死后某年年黄河在睢口泛滥,三年以后才修复河道,解决洪水之患(安澜)。而安澜之年发生了什么呢?

1835年,慈禧太后出生了。


四、和珅与河神

其实,郭则澐记载的故事,来自于梁章钜的《浪迹丛谈》:

小住袁浦日,有一河员来谒,意气轩昂,语言无忌,自言系由衡工投效,得官甚速,并述彼时有一对句云:“捷径不在终南,河水洋洋大有佳处;补缺何须吏部,睢工衮衮竞开便门。”且言亲在睢口工次,目击合龙时,实有神助显应。众目共睹,但不知此神何名耳。

余记得嘉庆初在京,日阅邸抄,是时和珅初伏法,赐尽后,衣带间复得一诗云:“

五十年前幻梦真,今朝撒手撇红尘。他时睢口安澜日。记取香烟是后身。”

事后刑部奏闻,奉御批云:“小有才,未闻君子之大道也。”然则睢工之神,其即和珅乎?

和珅音与河神同,或其名已为之兆矣。

梁章钜福州人,二十岁中举,号称楹联学开山之祖。他生活在1775-1849年,与和珅(1750年7月1日—1799年2月22日)差不多是同时代的人。

珅伏法的时候,梁章钜正在京城,相对来说更可信一些。

梁章钜笔下记录的这首诗,与郭则澐记录的一样,第三句都是:他时睢口安澜日。

至于和珅、河神之说,权当作王建国的脱口秀中的谐音梗吧,不必当真。


五、记取香烟是后身

不过,这首诗的最后一句也令人难解。

香烟是后身,又是什么意思呢?

俗话说祸不单行,清朝的鸦片渐渐泛滥,毒害民众的同时,还破坏经济、造成大量的白银外流。林则徐禁烟运动失败,由此引发鸦片战争,大清国加速了它的灭亡。

香烟,不是今天抽的烟,而是焚香所产生的烟,引申为后代子嗣。和珅有两个儿子,次子早夭,长子是驸马丰绅殷德,36岁郁郁而终没有子嗣。

但是,这句诗,是说和珅将自己化身为“香烟”吗?”


结束语

关于这首诗,用现在的话说细思恐极。谶语迷信的色彩这么浓,倒令我怀疑和珅是不是真的写了这首诗。

1799年和珅被赐死时,梁章钜25岁,正在京师。他真的见过这首诗吗?似乎也是道听途说而已。

也许就是他人无聊,作了这首诗安在了和珅的头上的吧。

@老街味道

观宋填词142|宋高宗赵构为俞国宝改词,看出儒酸语和富贵语之别

  • 幽默搞笑
  • 预测未来
  • 离奇事件
本站内容来自互联网,不提供任何保证,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COPYRIGHT © 2014-2024 591.info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广告合作联系邮箱:591info@2980.com. 版权所有 591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