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奇闻异事>正文

郭松龄率7万精锐打到奉天城下,究竟为何以失败告终?

2020/8/3 15:00:59 来源:互联网 编辑:匿名

1925年,东北奉系军阀将领郭松龄倒戈反奉,坐拥7万号称奉系精锐的部队,自滦州起兵一路浩浩荡荡直逼奉天,然而郭松龄最终却举事失败,夫妻二人皆被杀身亡,落得个不忠不义、暴尸街头的下场。事实上,不论于情还是于理,郭松龄此次举事都注定不会有好结果。


郭松龄反叛的起因郭松龄早年接触过民主革命思想,参加过四川保路运动,曾因参与奉天的反清起义被捕,大清亡国之后,辗转成为东三省陆军讲武堂的战术教官,并在这里结识了他人生中重要的贵人——张学良。当时张学良在讲武堂学习,郭松龄是他的教官,张学良十分欣赏郭松龄的胆识和才干,对他信赖有加、着重提拔。郭松龄也因此有机会参与第一次直奉战争,由于在战场上表现突出,郭松龄迅速攀升为奉系的干将,成为张学良的左膀右臂。之后郭松龄又参加了第二次直奉战争,此战张作霖所率的奉系大败吴佩孚的直系,顺利攻占了冀、鲁、苏、皖等地盘,成功控制了北洋政府。此战之中,郭松龄立功很大,本想着可以加官进爵、飞黄腾达。然而,等到真正论功行赏时,奉系老大张作霖却只给了自己一个京榆驻军副司令的职位,这显然不符合郭松龄的心理预期。自己晋升力度小也就罢了,更让郭松龄无法接受的是,他的死对头杨宇霆,这个在战争中曾造成了重大失误的家伙,这次竟然分到了江苏这块肥肉。郭松龄越想越生气,之后趁到日本交流的机会与冯玉祥结盟,决心反叛。


借张学良之名反奉

起兵举事也要师出有名,可惜郭松龄给自己找的这个"出师之名"实在是太糟糕了。由于深受张学良信任,郭松龄虽然名义上只是京榆驻军副司令,但实际上正司令张学良早就把实际军权交到了郭松龄手中,因此郭松龄便凭借自己统帅的这支奉军最精锐的京榆驻军,以张学良的名义通电全国,要逼张作霖下野让位。张学良得知后十分震惊,他万万没想到自己深信的心腹会做出打着自己的旗号来反自己的老爹的事。张学良抓紧向众人解释,虽说一开始各方势力可能对此看法不一,但终究是包不住火的,同为奉系将领的姜登选闻讯特意前往滦州规劝郭松龄停战,晓以其叛上谋友的后果,郭松龄不但不听反将姜登选杀害,此事一出郭松龄的野心也随之暴露,为人尽知。郭松龄这种企图瞒天过海、欺骗世人的做法也属实愚蠢,也为其之后众军叛离、不得人心埋下隐患。


兵力虽强,根基却弱,军心不齐

开战初期,郭松龄方面确实占有比较明显的优势,他手握奉系最强劲的部队,虽人数上只有7万多人,但战斗力却不弱。同时,张作霖此时虽有40多万人马,但却分散各地,被其他势力牵制,不能随意调动:如,江苏面的奉军因受孙传芳重创,自顾不暇;山东张宗昌方面也正与孙传芳部对峙,难以脱身;直隶李景林更是直接倒戈到郭松龄的叛军一方。张作霖实际上只剩手下的11万奉军可以支配了,虽然数量上看似略占优势,但实际战斗力确实良莠不齐,且散驻在热河及东三省各地,一时很难聚集。数量虽然比郭松龄要多一些,但是质量差距甚大,而且分散在东三省和热河驻守,一时间难以聚集。因此,郭松龄部势如破竹,连克数城,直逼奉天。

然而,显然张作霖的政治手段远比郭松龄老道,单看双方军事力量,郭松龄确实占上风,但张作霖在东北经营多年,其在东三省的势力不容小觑,别的不说,单说郭松龄起兵所凭借的所谓精锐就是张家手中的基业,郭松龄虽然哄得了一时,但显然京榆驻军更忠心于少帅张学良,因此到了后期,在张学良"张家人不打张家人"的呼吁下,郭松龄手下无不人心浮动,不少京榆军都不再追随郭松龄,如炮兵旅长邹作华便突然停止向郭松龄供应枪弹,并率部撤回。可见,郭松龄在东北根基未稳、军心不齐,只凭一时冲动就仓皇反奉,这无异于作茧自缚。


盟友内讧

郭松龄反奉也不是单枪匹马、一点准备没有的,前边也提到了,郭松龄事前是与冯玉祥密谋结盟了的,有了冯玉祥这个外援,郭松龄觉得还是不太保险,又积极发展拉拢驻守直隶的奉系李景林一起反张。既有外援又有内应,郭松龄的算盘似乎打得非常好,但是他万万没想到就在自己率军发起总攻,逼近奉天之时,外援与内应统统都不灵了,给他来了个釜底抽薪。

起初,郭、冯、李三人配合的还算不错,可是中途冯玉祥有了自己的小算盘。先是在李景林发兵后,冯玉祥的故友岳维峻率领自己的国民二军对河北发动进攻,之后又是冯玉祥的部下攻击直隶,因此,李景林不得不对冯玉祥这个所谓盟友有所警觉,他认定冯玉祥就是要趁乱将自己所占的直隶收入囊中,这是李景林和郭松林都始料未及的。

之后,日方向李景林透露了日本将要支持张作霖的消息,于是李景林决定临时倒戈,转而支持张作霖。由此李景林改变了作战计划,一方面他扣押了郭松龄所部将士的冬衣等物资,另一方面还切断了冯玉祥北上的支援之路。面对李景林的突然变卦,郭松龄一下子变成了两面受敌,他不得不分出一部分兵力提防李部攻击,同时没有冬衣的将士受冻生病,士气不振、战斗力大减,再加上手下部队倒戈,郭松龄的处境越发艰难。


日本干预

自郭松龄通电反奉之后,日本方面就对此事高度关注,日方认为这是一次扩大日本在东北利益的绝佳机会。因此,日本方面派出特使向郭松龄表示,日本可以出兵帮助郭松龄打败张作霖,并提出以扩大日方在东北的特权作为交换条件。郭松龄参加过同盟会,具有革命思想,是一位爱国将领。他一听日本方面的条件是要把东北三省变为日本的半殖民地,不禁勃然大怒,当即坚决拒绝了日方的无耻要求。日本方面在郭松龄面前没能达到目的,就转而去找张作霖谈判。而此时的张作霖正焦头烂额,被郭松龄打得狼狈不堪,眼看奉天就要不保了,正无计可施呢。忽然间,日本方面来找他,表示愿意向他提供援助彻底镇压郭松龄部的叛乱,但是同样要求要以扩大日方在东北的利益作为交换。张作霖是土匪出身,为人狡黠,虽然他也并不想为虎作伥,成为日本人为害东北的爪牙,但他头脑灵活,为了尽快了解这次叛乱,他决定抓住日方这一机会,先答应下日方的要求,获得他们的帮助,其他的事日后再说,这也为张作霖之后被日方憎恨埋下了伏笔。

得到了张作霖的承诺,日本方面心花怒放,日军立即行动起来。日方首先利用在东北的铁路对郭松龄进行限制,断绝了郭松龄部队快速进兵的交通线,这大大延迟了郭松龄的作战计划。但是,张作霖的奉军却通过日军控制的铁路,迅速开始集结。最后,日军乘郭松龄所部与奉军激战正酣之时,突然在郭松龄的背后发起偷袭,致使郭松龄的部队全线溃败。

由此可见,日方的介入也是导致此次战局转变的关键因素。当时郭松龄因拒绝日本的无理要求,致使日本转而去帮助张作霖,最终导致郭方之后的作战行动大大受限,丧失了取得战争胜利的最佳时机,从而让张作霖有了喘息之机,之后日方的直接出兵打击,更是使多方受挫的郭松龄部雪上加霜,这也加速了郭松龄的最终失败。


总之,郭松龄的失败是注定的。首先,于军事实力上,郭松龄远不及张作霖,虽然侥幸可以凭借欺骗,成功撺掇奉系京榆军起兵反叛,但终究只是一时之计,并且张作霖的其他奉系部队也不是吃白饭的,后期集结起来的奉军也给了郭松龄沉重一击。另外,于个人谋略上,郭松龄也比不上张作霖,同样渴望得到日本人的援助,同样不想当卖国贼,虽然郭松龄表现的更为立场坚定,这一点值得肯定,但张作霖更加头脑灵活、有勇有谋,敢于及时抓住机会,成功利用日本人,最终扭转了战局。除此之外,郭松龄起事太过仓促,显然是操之过急,从他自身实力来看,尚根基未稳,声望不够;并且从他起事反奉的计划来看也是漏洞百出,虽说内外皆有援军,但同盟者不是一心、临时倒戈,使得他落得个孤军奋战的尴尬处境,因此最终失败也是在所难免了。

  • 幽默搞笑
  • 预测未来
  • 离奇事件
本站内容来自互联网,不提供任何保证,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COPYRIGHT © 2014-2024 591.info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广告合作联系邮箱:591info@2980.com. 版权所有 591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