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新闻>正文

《百面杭钢》摄影作品展 记录一座老厂子60年的记忆

2018/12/8 11:10:59 来源:互联网 编辑:匿名

新蓝网-中国蓝新闻客户端12月7日讯(新蓝网记者 朱惠子)12月7日下午,一群老杭钢人从四面八方赶来,在浙江省档案馆重聚,这是2015年杭钢厂正式关停后,杭钢人难得的见面。这次重聚是为了浙江省档案馆主办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百面杭钢》摄影作品展”。这群老杭钢人,就是摄影展中的主角。

《百面杭钢》影像作品是由摄影师潘杰带着团队于杭钢半山基地关停后拍摄,历时半年有余,对112位不同工种的员工进行面对面采访。通过镜头,以图片和视频的方式记录了他们的情感故事和生活现状,这既是对一个时代的追忆,也是对下一个时代的展望。


一大早潘杰就来档案馆布展

说起拍摄的初心,在杭州长大的潘杰回忆起杭钢厂确定关停的那一天。作为杭州人有责任为这个在杭州存在了60年的厂子留下些什么,于是召集团队开始了为期半年的拍摄。在杭钢工作了35年的原杭钢厂厂长朱远星、在杭钢工作了值了21年夜班的沈雷、钢二代蔡鹰等人就这样走进了潘杰的镜头里。

厂长朱远星:停炉那天我没来看 更不敢看

1981年,因为家在杭州半山,朱远星从上海眉山有限公司调到杭钢工作。毕业后朱远星的想法也很单纯,就想到自己既然学了炼铁那肯定要做一番事业。


没说几句朱远星已经红了眼眶

朱远星和工友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将理论用于实践也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一直到利用现代专业水平改造高炉的时候,朱远星才感觉自己做了一些工作。最开始炉子三天一小冷六天一大冷,到后面慢慢的平稳,生产水平慢慢提高,消耗水平开始能够瞄准更高的目标。


朱远星和自己照片合影

炉子稳了以后,朱远星又将目光放在了杭钢的环境保护上。为了监控厂区的粉尘情况,朱远星专门从外地移植过来一颗对环境要求苛刻的杨梅树,此外还有几棵二级保护的植物,也都是对环境要求特别高,周边树种完成了复式绿化建设,厂区粉尘降到了很低的程度。如今这些植物在厂区依然生长的良好,说明厂区空气的排放粉尘的排放控制的很好。多年来,钢铁产量从60万吨增加到300万吨增长了5倍 ,杭钢的环保总量控制依然没有增加。

今天来看摄影展,朱远星看到自己穿着杭钢工服的照片时没忍住,离开人群默默擦了擦眼角,朱远星告诉记者,停炉的时候自己没有来看,更不敢看。“现在我还住在半山脚下,有时候爬到山上就能看到半山,现在心里已经平静一些了。”

时过境迁,也许只有朱远星厂长当年自己亲手种下的杨梅树,才能读懂他内心的骄傲和依恋。

钢二代蔡鹰:我好像从来没有离开过杭钢


蔡鹰与自己的照片合影

蔡鹰是杭钢动力公司热电二厂的水处理化验工人,也是杭钢厂里为数不多的女工人之一。她更看重自己的是钢二代的身份,她的父母亲是杭钢的第一代员工。“我就出生在杭钢里,从小就在厂子里玩,在厂子里读书,夏天拎着暖水瓶去厂子里打汽水,小时候就想长大后在杭钢工作了。不舍是有的,但也让我退休后能接触到新的环境了。”在现场,蔡鹰请记者帮忙与展览的照片合个影,她告诉记者照片里的工作服她一直藏在衣柜的最里面。

沈雷:厂子停了才知道 夜半的铃声也是难得的回忆

1995年,沈雷进入杭钢炼铁厂,刚开始在高炉炉前工作,五年之后调到了高炉值班室。高炉作为炼铁的最后一道工序,责任重大,沈雷的工作就是控制高炉上生产平衡和调度。


朱远星与工友在照片前合影

高炉开炉的时候,沈雷和工友夜以继日地工作。值班室全体员工两班倒,每天上十二个小时,一个轮白班一轮夜班。一个多月,值班室50个日日夜夜,凭着一种信念撑了下来。开炉成功的时候,沈雷和工友喜极而泣。

二十多年的四班三运转,沈雷对高节奏的工作习以为常,上夜班根本不需要闹钟,到了点就自然醒。


记者了解到,此次《百面杭钢》摄影作品展在浙江省档案馆里从12月7日展至12月30日,与照片一起展出的还有在杭钢现场拍摄的纪录片,广大市民朋友如感兴趣,可以去档案馆里寻觅60年来杭钢人的奋斗史。

  • 幽默搞笑
  • 预测未来
  • 离奇事件
本站内容来自互联网,不提供任何保证,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COPYRIGHT © 2014-2024 591.info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广告合作联系邮箱:591info@2980.com. 版权所有 591资讯